聊城開發區信息港小編獲悉針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行為,從去年10月1日開始,聊城市開發區交警部門正式啟動電子監控抓拍系統。日前,記者從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支隊開發區大隊獲悉,至今差不多一年時間,開發區交警部門共開出9334張不禮讓行人罰單。
從交警提供的數據來看,斑馬線是機動車不禮讓行為處罰最多的地點,多集中在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的區域,如居民區、商業區、醫院、學校等區域。尤其在上下班或上下學特定的時間段,是機動車收到不禮讓行人罰單的高發期。從受罰車輛類型來看,私家車占半數以上,出租車、公交車等占少部分。
據開發區交警大隊城區一中隊中隊長張瑞文介紹,從時間段上來看,由于聊城首次啟用不禮讓行人電子抓拍系統,多數機動車對禮讓行人規則不熟悉,使得前半年處罰率相對較高。但隨著宣傳力度的逐步加大,車主逐漸適應規則,“車搶人”不文明現象得到有效改觀,后半年處罰率明顯下降。
“按照開發區路面上的機動車流量來計算,9334張的罰單處罰量實際上并不大,僅占車流量極小的比例。”張瑞文說。根據開發區交警部門粗略統計,在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的區域,機動車輛禮讓率還是很高的,可達到90%以上。而且,倡導文明禮讓行人一年來,未出現因不禮讓行人導致重大交通事故。
同時,大眾網記者隨機走訪城區幾處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的區域發現,盡管還存在私家車與行人搶行的現象,但多數機動車都能做到文明禮讓。9月28日下午4點30分,在東昌路與二干路交叉口附近一未安裝監控和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處,一位市民手推嬰兒車準備過馬路,一輛小貨車提前減速并停車禮讓。
與此形成較大反差的是,倒是不少行人安全意識欠缺,尤其是電動車,不遵從交通信號燈指示,隨意橫穿馬路,機動車輛被迫急停的現象時有發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大眾網記者注意到,在二干路東昌路小學區域,非機動車道明明有足夠的空間通行,但不少電動車依然占據機動車道行駛,讓人不禁捏把汗。
聊城開發區信息港多出鮮活生動的報道“遵守交規,禮讓斑馬線,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不僅僅是機動車輛,行人作為交通參與者,也應該積極踐行文明出行,養成遵守交規的好習慣。我認為,禮讓斑馬線應該是雙向的。”在城區一家企業擔任行政主管,有8年駕齡的市民張先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